髮根老化,與「自由基」脫離不了關係!
在沙龍做頭髮造型時,不可避免地需要「染、燙」等方法,來增加美感。然而,這些改變頭髮結構或蛋白質組成的方法與藥劑,除了對「髮絲」會產生傷害以外,更是對「頭皮」與「髮根」產生一定的危害。儘管大部分的人在做完「漂、染、燙」後會進行「護髮」的動作,但這個動作,只是針對「髮絲」的修補。
「漂、染、燙」的藥劑與施作過程,也可能對「皮膚」與「髮根」產生傷害。除了短時間的敏感,刺痛以外,長時間接觸藥劑,也可能會因為累積「自由基」而提高老化的風險。
「自由基」,或稱作「過氧化物」,是一種不穩定的分子狀態,會與其他的蛋白質,皮脂,甚至是DNA等成分作用,而改變或破壞其原有的功能。當我們的細胞中累積太多的自由基,而來不及應付的時候,細胞功能就會逐漸降低,也就是大家常說的「老化」
髮根細胞當然與會受「自由基」的影響,因為髮根細胞不斷的進行大量且快速的「細胞分裂」,這種細胞最容易受到「自由基」的攻擊,而讓DNA出現突變的風險。當我們的身體偵測到累積太多突變的細胞時,就會啟動「淘汰」機制,寧可把這種「突變」的細胞清除,然後重新生長。當然,老化的髮根就會提早掉落淘汰。
最劇烈的「1. 自由基 2. DNA突變 3. 掉髮」現象,就會像經過化療或放射線治療後的情形!
漂 vs 自由基
漂色藥劑,主要作用成分就是鹼性劑與H2O2,俗稱過氧化氫,或雙氧水。鹼性劑,除了會讓毛鱗片打開以外,就是讓H2O2活化,釋放出帶有不穩定電子基團的自由基,去破壞頭髮原本的色素,而達到「漂白」的效果。想當然,在「漂髮」的同時,就是有大量的自由基產生,如果希望漂得更白,藥劑使用與自由基產生量當然也會更高。
染 vs 自由基
永久性染劑中常見的「染色」成分,包括「對苯二胺」,PPD (paraphenylenediamine)。對苯二胺的功效,是將「顏色」以化學結合方法,固定在髮絲蛋白質,因此,常見於「永久性」染劑之中。然而,許多研究發現,對苯二胺是造成因為染髮而引起的「過敏性接觸皮膚炎」,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的主要成分物質。
然而,研究發現,當對苯二胺遇到H2O2時,更會釋放出帶有自由基的副產物,不但增加了氧化壓力,也會讓人類的角質細胞產生基因突變。
燙 vs 自由基
燙髮的目的,就是改變髮絲彎曲的程度與區域,而「造型」要持久,就必須在「破壞」與「重組」後,產生「固定」的效果。傳統上,「甲醛」成分,能夠讓造型「持久」,有就是甲醛成份能固定重新組合的髮絲蛋白結構。
但是因為甲醛的生物危害,所以現代的燙髮藥劑,已經不能在使用含有甲醛的成分。但是,在一些甲醛的替代成分中,還是會因為酸鹼改變,或高溫,而釋放出甲醛。因此,包括我國,的衛生單位,以及美國的職業衛生與健康管理局,都列舉出數種不是甲醛,但仍會釋放的物質。例如甲二醇(Methylene glycol)會出現在一些直髮劑的成分列表中。
甲醛對細胞的傷害,同樣與氧化壓力跟自由基有關。研究顯示,當甲醛與自由基同時存在的時候,所造成的細胞毒殺效應,遠比甲醛或自由基成分單獨存在時更高。
減輕藥劑對細胞帶來的「氧化壓力」
儘管不是每個人在做「漂、染、燙」後,都會有明顯的「不舒服」,但是,每個人在每次造型時,都應該要了解這些藥劑的潛在風險。尤其是本身皮膚容易發炎,角質層薄弱,或者原本就已經有「落髮」,「白髮」問題的使用者。因為這些人的髮根,原本的「氧化壓力」就比較高,而「抗氧化能力」可能也比較弱了。
除了找專業的設計師操作,或提高自己本身的抗氧化能力以外,在使用藥劑之前,適當使用「能中和自由基的滋養成分」或「隔離接觸」的方法,更能降低不良反應的風險。